六六闪读 > 科幻空间 > 唐朝最佳闲王 > 第724章 禅位,传承,永远……(大结局)

第724章 禅位,传承,永远……(大结局)

推荐阅读:特拉福买家俱乐部九龙归一诀四合院之赤脚医生我真的控制不住自己御天斗破之无上之境御天武帝武道凌天至尊战王神话从童子功开始


                过去的事情,怎么去评判它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办法很简单,从将来来看。如果将来证明这件事情是正确的,那他是对的,哪怕当时全世界都是反对的声音,也不影响将来的事情,反而会给人一种牛逼哄哄的感觉。现在的李元吉是这样的,从宣武门开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然后一路走到现在。整个大唐都是恐怖的,甚至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大唐的明天会怎样?坏倒是不至于,他们只是不知道明天科学院那帮怪物会研究出什么更高科技的东西,远洋的舰队会不会带回来一座又一座的金山银山。房玄龄心里一直都有着李世民的位置,因为他是在李世民的重用之下才成长起来的,他不会忘记自己的恩人。但房玄龄同样也对李世民的心头之恨李元吉很是敬重,因为他为大唐带来了新生,他吸取了以往所有的教训,虽然不知道效果怎样,但至少现在,他做出了改变。“臣最佩服陛下的一点,便是当年陛下颁布皇子律的时候。”房玄龄继续感叹着,自己已经老了,李元吉也在渐渐的变老,而且在他的人生,也有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想法。作为一个皇帝而言,没有人可以做到这一点。皇子律,归属于大唐律之下,也是说,这部律法是正规的大唐律法,任何人都不可违背的。而皇子律的内容是什么?即确定太子之后,余下皇子需从教育等全方位开始转换自身的心态,其实是明摆着告诉天下人,一旦确定了太子,其他皇子都没戏了。虽然以前也是这样的,但这一次做的更绝,直接从培养切断了,以前是可以竞争,从而有了良性的,恶性的,玄武门是个很好的例子,而历史大唐总共经历了四次玄武门,太子被弄死,其他皇子位的例子皆是。所以大唐的太子,成了历朝历代最悲剧的太子,很少能够善始善终的,很少能够登皇位的。但是李元吉却给了他最大的保护,这部律法确保了太子的地位不受任何形式的冲击,同时也限制了太子不得以任何形式去迫害其余皇子,一切皆要以律法为主。这是一个限制太子与其他皇子的一部律法,从律法断绝他们的这种危险想法。违反的,后果也很严重,直接废黜太子,或者将皇子贬为庶人,这其包含了私学**。所谓的**,指的是一切关于政治类的书籍,治国类的书籍。对于其他皇子而言这或许并不是什么好的结果,可换一个思路去想这个问题,这个结果其实并不差。至少在他们不动反心的同时,他们可以安安稳稳的度过这一生。而且确立了太子之后,也并不意味着他们真的没有了任何的机会,只要太子没有登基,他们有机会,前提是等着太子自己犯错,让皇帝不高兴了,或者失望了。机会虽然渺茫,但也并非没有。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个办法可以最大限度的确保了玄武门事件不会再发生一次了。因为从源头杜绝了这种可能,他们没有治国的理念,没有接触到实权的可能,军队不会听他们的,他们只剩下了皇族的荣耀,不会饿死的月钱,以及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自由。房玄龄佩服的,是李元吉的这种气概,他能够下定狠心来做这个决定,换做其他人,怕是很难,至少李世民做不到这一点。而今日,房玄龄佩服李元吉的又多了一点。原本他们都以为之前的皇子律已经算是对太子最大的保护了,可是现在才知道,那仅仅只是一个前奏而已,真正的好戏,其实现在才刚刚开始而已。……神元十九年,是属于李承光的一年。所有的政事,都要经过他的手去处理,所有的大臣,也开始习惯了太子执政的方法与习惯。习惯是相互的,随着日子的推移,双方间的磨合也是越来越融洽。不融洽也不行,李元吉在长安呢,虽然一副不问世事的样子,但大臣们要是敢暗作对的话,以李元吉的性格,肯定会站出来为太子撑腰,甚至直接撸了某位大佬也说不准。所以,没人敢作死,没人敢不听太子的话。而这也意味着,在这个适应期内,李承光整个人可以不用承受太大的压力,皇帝老爹在身后站台,他可以很轻松的去应对这一切,算应对不来,身后的皇帝老爹也会帮忙的。但是有李元吉之前的提醒,李承光也意识到了他现在所面临的是什么,所以,请示的事情是常有的,但每次请示之前,他都会做出自己的决定。他不是去问皇帝老爹要主意的,而是已经有了自己的主意,去让皇帝老爹评价的。很不凑巧的是,李元吉配合的次数并不多,一年到头,也仅仅指点了一次而已,余下的全部重新推给了李承光。李元吉这一年过的很轻松,皇后也很开心,丈夫终于有时间天天陪着自己了,虽然也会抽时间去陪其他嫔妃,但是一个月总有半数的时间是在自己这里的,夫妻二人过的很是恩爱,而皇后的脸也是赤果果的挂着满脸的幸福。而李元吉,已经消失在朝廷视线太久太久了。神元二十年,正旦朝会,身为皇帝的李元吉这才露了一面,精神头看起来之前更加好了,身体似乎也更壮了。本以为锻炼了一年的太子,将会在这次的朝会过后被收回监国的权力,但是结果让大臣们失望了。很多事情,都是太子在做的,说是皇帝主持的朝会,实际说是太子在操作也不为过,李元吉像是个吉娃娃一样的出现在大殿,然后走着流程,对于这些政事,显然没有之前心了。朝会结束了,李元吉并没有收回李承光监国的权力,太子监国依旧还要持续下去,还要多久?没人知道,或许还要几年,或许还要很久,或许要一直这样到太子登基。大臣们摸不准,也想不明白,但唯一在众人心敞亮的一件事情是,太子在登基之前,完全可以无缝对接。而在这一年内,太子也提拔了一些自己人,虽然这些人现在还不够资格登高位,但那不是早晚的事吗?皇帝并没有制止,这也意味着,这些事情是皇帝允许的。而这最大的结果是什么?还是那句话,无缝对接。有太子罩着,有皇帝的默许,他们可以提前进入一些重要部门,接触到重要的职位,去适应,去习惯,他们有时间,也有资本,他们没有什么好怕的,他们所缺的,只是资历,只是等太子登基,然后等他们在官场混了一二十年,可以名正言顺的进入内阁了。另一方面,太子也在朝收割着自己的人脉,一些有能力的,又有人品的,都是李承光拉拢的对象。面对太子如此明目张胆的拉帮结派,皇帝同样没有任何的表示,难道皇帝已经被架空了吗?显然不是,至少内阁大臣们很清楚李元吉的计划,所以架空是不存在的,他们甚至经常跑去跟李元吉汇报太子的所作所为,以及官员的议论。只要皇帝开口说一句话,这些内阁大臣们绝对会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皇帝,太子?没登基之前,你又是谁?现在有皇帝罩着,所以大臣们听你的,可皇帝若是不罩你了,你又算哪根葱?好在这种事情并没有真的发生,李元吉没有为难大臣,李承光同样也能理解这些大臣,也并未将这件事情放在心。因为对于李承光来说,父皇对于内阁大臣们的这一番安排,同样也是他需要学习的地方,因为将来的某一天,他也会用到同样的方法。这并非大臣们的不忠,而是为了选择一个合格的接班人必须要走的流程,这是对整个大唐负责,是对整个民族的负责。神元十九年的税收终究还是没有突破千万贯,但是在接下来的神元二十年,朝廷总税收却是一脚踹破了千万贯的大门,这与李承光的励精图治离不开关系,同样也与李元吉的全面布局离不开关系。为此,李元吉整整布局了二十年的时间,准备了整整二十年,才有了现在结花开果的这一刻。现在的唐人,是幸福的,但他们所享受的幸福,却是父辈们一步一个脚印,一滴一滴汗水走出来的。太子监国,从神元十九年开始,走完了神元二十年,整整两年的时间,两年间改变了很多人和事,李承光也更加成熟了,也更像一个当权者了。当时间迈入神元二十一年正旦之前的半个月,李元吉再一次的与李承光促膝长谈了一番。这一次,父子二人谈论了整整一天的时间,说了很多很多的事情,李承光知道的,不知道的,当父子二人结束谈话的时候,李承光整个眼眶是通红的,这一天,他不知道哭了多少次,又坚强了多少次。这一天,他更加佩服自己的父亲了。神元二十一年,正旦大朝会。这一次的朝会,改变了以往的流程,朝会刚一开始,便是一道圣旨从天而降,念这道圣旨的依旧还是宋忠,这个皇帝最信任的贴身人,虽然他只是个太监。这道圣旨并非别的,而是一道禅位圣旨,四十六岁的李元吉,将自己的皇位让给了刚刚二十二岁的太子李承光,将于一个月后,二月二举行登基大典。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一般,迅速的传至了大唐的每一个角落,无数人为其落下了眼泪。皇位的更迭,往往意味着皇帝驾崩了,虽然是禅位,但更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还是误认为皇帝的身体不行了,大限不久了。而对于这个皇帝,他们是真心的钦佩的,毫不过份的说,大唐九成以的家庭,都有一道李元吉的长生牌。关于李元吉的身体,官府也进行了解释,虽然他们自己也是一脸懵逼,不知道到底是咋回事,但面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他们必须要解释。唯一知道真相的,除了李元吉与内阁之外,多了一个李承光。正旦前半月的那次谈话,李元吉将自己的想法全盘托出了。禅位,并不是因为别的原因,而是李元吉想趁着现在自己还不算太老,还没有昏庸的时候,将太子扶位,算自己只能够活到六十岁,那么这间也至少还有十四年的时间可以去为太子撑腰。十四年的时间,足够李承光去操作任何事情了。当然,做出这个决定的主要原因,并不仅仅只是为了帮助李承光站稳脚跟,而是他的能力已经得到了李元吉的认可。十二年的精心培育,两年的监国经历,期间的任何事情,李元吉都看在眼里。这是传承,一定要在力所能及的时候,将这座江山交给自己的下一代,在他们站稳脚跟之前,替他们撑腰,继续保护他们。这样,可以避免权力更迭的时候,国家不可避免的混乱。新皇登基,人事变动是肯定的,一些老臣算再不满意,老皇帝还在那站着呢,吹鼻子瞪眼的你敢做一个试试?都不用新皇帝动手,老皇帝都能啪啪的弄死你。不管外面怎么传的,神元二十一年,二月初二,李承光的登基大典如期举行。李元吉也被尊为太皇,此后,李元吉便经常出现在太平坊老齐王府内,那里才是他真正起家的地方,那里对于他来说,才更像是一个家。而后,李元吉也偶尔的会去一趟洛州,看一看那里,甚至还去了一趟海城,看了看那座自己从未见过的造船厂,检阅了大唐的水师。神元二十一年走完之后,神元这个年号戛然而止,新帝登基,自然不可能沿用老年号,哪怕李元吉还在世。所以,神元二十二年,变成了开元元年,不经意之间,李承光也抢了历史属于后代子孙的年号。李元吉过了真正自己想过的生活,无忧无虑,什么事情都不用操心,随时可以来一场说走走的旅行。时间继续推移着,当年的老臣一个个的逝去,魏徵,李靖,李绩,紧随二人之后,房玄龄也紧跟着去了。转眼间,当年的老臣也只剩下了一个混不吝程知节,好在自己第一个调教出来的马周还算年轻,刚刚步入年而已。薛仁贵等人也在军混出了名堂,如今已是一师之长,未来前途可期。李承光延续了李元吉的思路,没有去限制太子的人选,也没有去在意他们的身份。最终李承光选择了庶出子李元作为太子,并且沿用着老套路,加自己的一些想法,开始亲自去培养自己的太子。李元吉则是一直关注着一个女人,武士彟的次女,此女的确不一般,李元吉曾经远远的看过一次,模样自然是不用说,倾国倾城,甚至年轻时期的杨氏,观音婢都要略逊一筹。借助着已故父亲的人脉,这个次女依旧梦想着登豪门,可谓野心依旧。李元吉不知道她将来会不会重走历史的那一步,虽然历史她的发家是因为李世民将其招入了宫,而这一世自己并没有招入她,但是在之前的选妃的时候,她却是出现了,最终被李元吉给拿了下去。于是,李元吉动手了,暗指使,将其嫁给了一个普通百姓,其实也不算普通,家也算是富有,至少不缺吃穿,还顶着县子的爵位,但对于她来说,这个舞台太小了,她等不起。于是,成亲的第二年,她的丈夫便死于意外,医学已经相对发达了些,死因很快也查了出来,死于破伤风发作,而其早年也是在军打过仗的,所以这个死因是在正常不过的了。而此时,她只剩下一个月即将临盆,这让她看到了一丝希望,打算生下这个孩子以后离开,继续去追寻自己的梦想。然而一直关注着她的李元吉,却看出了一些不寻常的地方,不管男方是否死于意外,这个女人绝对不能再留了,否则说不准什么时候要乱了朝政。于是,一个月后,她也死了,死于难产,好在腹的胎儿是保住了。开元二十年,六十六岁的太皇李元吉彻底的闭了眼睛,当太皇驾崩的讣告发往全国的时候,整个大唐哭泣声一片,家家户户,全部自愿的挂了白色的灯笼,以此来缅怀给他们带来新生的一代明君……李元吉的人生分为三个部分,当齐王的那二十五年,当皇帝的那二十一年,当太皇的那二十年。而最后尴尬的是,礼部官员,竟然不知道该给李元吉定下什么样的一个庙号与谥号。因为他们发现,所有的庙号与谥号,似乎都无法将李元吉这一生的功绩与贡献表达出来。……公元3000年,长安,高楼大厦林立,三四百米高的楼房到处可见。太平坊内,依旧保持着当年的模样,街边的店铺早已经不知道推倒重建了多少次。来自于海外各地的百姓,在导游的带领下,在大唐禁军的监视下,轻飘飘的,静悄悄的走进这座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齐王府。李元吉定下的移民政策被后代延续了下来,所以现在世界只有大唐一个国家,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汉人。“现在我们所参观的,是两千四百多年前太皇帝亲自规划并且监督建造的王府,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没有被推倒重建的建筑……”全书完……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39/39766/2432230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39/39766/2432230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