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李清照(中)
推荐阅读:巨门卷、老子是全村的希望、医路坦途、我们反派才不想当踏脚石、斗破之无上之境、校花的贴身高手、特拉福买家俱乐部、清都仙缘、她是剑修、道界天下、
…
李清照的外祖父是宋神宗元丰年间的宰相王珪,他父亲李恪非是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
换而言之,李清照是正儿八经的官三代。
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时年二十一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梁城成婚。
当时李清照之父作礼部员外郎,赵明诚之父作吏部侍郎,均为朝廷高级官吏。
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结合,可以说是门当户对,强强联合。
可惜好景不长,朝廷内部激烈的新旧党争把李家卷了进去。
李清照出嫁后的第二年,其父李格非被列入元祐党籍,不得在京城任职——其时被列党籍者十七人,李格非名在第五,被罢提点京东路刑狱之职。九月,徽宗亲书元祐党人名单,刻石端礼门,共一百二十人,李格非名列第二十六。
不过,当时赵挺之却一路升迁,六月除尚书右丞,八月除尚书左丞。
(李清照曾写诗给赵挺之,想赵挺之救救她的父亲,可赵挺之没救,或者也可以说,赵挺之无能为力。)
朝廷党争愈演愈烈,李格非“元祐党人”的罪名竟株连到李清照身上——当时规定,元祐党人子女不得出仕,后来又规定元祐党人子女不得在京师居住。
不久,李清照和赵明诚被拆分——当时,偌大的汴京,已经没有了李清照的立锥之地,不得不只身离京回到原籍,去投奔先行被遣归的家人。
那段时间,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婚姻其实已经岌岌可危了。
事实上,要不是数年之后,赵挺之因与蔡京争权失败,李清照和赵明诚其实已经和离了。
蔡京第一次罢相时,由于分属两党(蔡京是新党,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是旧党),赵挺之没少上蹿下跳,甚至可以说,就是赵挺之将蔡京扳倒的,后来赵挺之更是如愿以偿的取蔡京而代之。
只可惜,赵挺之这个人政治斗争的本事是不错,但治国的本事却是很不济。
蔡京离开朝堂之后,在赵挺之的带领下,北宋朝廷实行罢学校,罢礼乐,罢居养院、安济院,可以说,只要是蔡京搞的东西,不管好的坏的,赵挺之全都给罢免了,不夸张的说,赵挺之完全就是为了反蔡京而反,根本就不考虑对错是非和经济损失,将当时比较繁荣的北宋搅得一团乱糟。
这让赵佶烦不胜烦,也让赵佶看出来了赵挺之根本就没有宰相之能,最终将赵挺之罢免,随后蔡京复相了。
蔡京可不是什么大肚之人,而且赵挺之将蔡京多年的心血毁了个一塌糊涂,因此,蔡京复相了之后,立即开始搞大清算。
后来,赵挺之去世,赵明诚被追夺赠官。
如此一来,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地位又相同了,进而便又走到了一起。
自那以后,李清照和赵明诚屏居青州乡里十来年。
直到蔡京致仕了,而且看着也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了,赵明诚才回京疏通,进而复起为官,知莱州。
后来,赵明诚改守淄州,李清照随赵明诚居淄州。
直至今年三月,赵明诚回家守孝,李清照才与赵明诚分离。
……
最初计划南下时,李清照本想走水路,至东海,连舻渡淮,再渡江,至建康。
可如今水路全都被中军用来运送赈济灾民的粮食了。
而且,因为黄河肆虐,好多水路都不通,李清照的车子太多,没办这么折腾。
在这种情况下,李氏走水路去江宁的计划自然是难以实施的。
如此一来,李清照只能走陆路前往江宁。
老实说,李清照很不愿意走陆路前往江宁。
在李清照想来,虽然中军已经开始剿匪了,然这匪肯定不能一下子就剿灭,因此,陆路必然盗匪溃兵横行,她能顺利到达江宁的可能性很小。
可不愿意跟赵明诚天各一方的李清照,咬咬牙,最终还是选择走陆路去江宁。
然而——
让李清照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一路上远比她所想象的安全。
从淄州一路走来,到处都有中军维护秩序。
而且,李清照还听说,截止到目前为止,山东有名有姓的大土匪,基本上已经全被中军剿灭了,就是那些没被剿灭的,也都躲在深山之中不敢出来。
另外,官路上,三十里一馆,十里一驿站,五里一亭,李清照走到哪都能找到安全的休息地方。
就是驿馆、驿站、驿亭的价格比别的地方要贵上几倍。
不过李清照也能理解——这些驿馆、驿站、驿亭都有大量的护卫维护治安,而且供应当下所急缺的时蔬、新鲜鱼肉、美酒,比私店贵一些,也很正常。
总而言之,本以为这将是一场艰难之旅的李清照,无惊无险的就从淄州来到了东京。
这一路走过、一路看过,李氏隐隐有了一个想法:由韩擎来坐这天下,似乎也不错的样子。
经常关注民生的李清照,很清楚这几年山东、河北等地的百姓过得有多疾苦。
金人南下的这两年就不说了,两地的百姓几乎就是活在地狱当中。
就是金人没南下的前几年,两地的百姓也是苦不堪言,到处都是乱兵土匪,各处都是饿死之人,很多地区甚至出现了易子而食的情况,人人都没了盼头。
这一路走过来,李清照观察到:
百姓们的脸上虽然仍有些菜色,但路上已经很少有饿死之人了,更没有乱兵土匪。
到处都有接济点。
每个驿馆附近还有免费为百姓瞧兵的医疗点,连药材都免费送。
而且,哪哪都有有偿招工,到处都在修路,清理河道,建驿馆,建学堂,建医馆,建钱庄,修建各种各样的基础设施,而只要不懒,一个成年男人干一天活,就能得粮食一斗、钱二分,足够一个五口之家吃上两三天的了,就是女人和孩子,也可以应招,干些不需要出大力气的活,干一天活,也能得粮半斗、钱一分,可以说,百姓们全都有了活路。
饱读诗书的李清照,怎么会不明白,韩擎政府这是在搞以工代赈?
看着百姓们一点一点恢复生机,可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听着到处都在歌颂摄政王、新朝廷,一直随赵明诚忠于赵宋的李清照,不禁有些动摇了,他不断的问自己:“赵氏复辟,会比摄政王做得好吗?”
这个问题困扰了李清照一路,直至到了东京汴梁城都没有答案……
……《挟天下》无错章节将持续在六六闪读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六六闪读!喜欢挟天下请大家收藏:(663d.com)挟天下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李清照的外祖父是宋神宗元丰年间的宰相王珪,他父亲李恪非是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
换而言之,李清照是正儿八经的官三代。
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时年二十一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梁城成婚。
当时李清照之父作礼部员外郎,赵明诚之父作吏部侍郎,均为朝廷高级官吏。
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结合,可以说是门当户对,强强联合。
可惜好景不长,朝廷内部激烈的新旧党争把李家卷了进去。
李清照出嫁后的第二年,其父李格非被列入元祐党籍,不得在京城任职——其时被列党籍者十七人,李格非名在第五,被罢提点京东路刑狱之职。九月,徽宗亲书元祐党人名单,刻石端礼门,共一百二十人,李格非名列第二十六。
不过,当时赵挺之却一路升迁,六月除尚书右丞,八月除尚书左丞。
(李清照曾写诗给赵挺之,想赵挺之救救她的父亲,可赵挺之没救,或者也可以说,赵挺之无能为力。)
朝廷党争愈演愈烈,李格非“元祐党人”的罪名竟株连到李清照身上——当时规定,元祐党人子女不得出仕,后来又规定元祐党人子女不得在京师居住。
不久,李清照和赵明诚被拆分——当时,偌大的汴京,已经没有了李清照的立锥之地,不得不只身离京回到原籍,去投奔先行被遣归的家人。
那段时间,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婚姻其实已经岌岌可危了。
事实上,要不是数年之后,赵挺之因与蔡京争权失败,李清照和赵明诚其实已经和离了。
蔡京第一次罢相时,由于分属两党(蔡京是新党,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是旧党),赵挺之没少上蹿下跳,甚至可以说,就是赵挺之将蔡京扳倒的,后来赵挺之更是如愿以偿的取蔡京而代之。
只可惜,赵挺之这个人政治斗争的本事是不错,但治国的本事却是很不济。
蔡京离开朝堂之后,在赵挺之的带领下,北宋朝廷实行罢学校,罢礼乐,罢居养院、安济院,可以说,只要是蔡京搞的东西,不管好的坏的,赵挺之全都给罢免了,不夸张的说,赵挺之完全就是为了反蔡京而反,根本就不考虑对错是非和经济损失,将当时比较繁荣的北宋搅得一团乱糟。
这让赵佶烦不胜烦,也让赵佶看出来了赵挺之根本就没有宰相之能,最终将赵挺之罢免,随后蔡京复相了。
蔡京可不是什么大肚之人,而且赵挺之将蔡京多年的心血毁了个一塌糊涂,因此,蔡京复相了之后,立即开始搞大清算。
后来,赵挺之去世,赵明诚被追夺赠官。
如此一来,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地位又相同了,进而便又走到了一起。
自那以后,李清照和赵明诚屏居青州乡里十来年。
直到蔡京致仕了,而且看着也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了,赵明诚才回京疏通,进而复起为官,知莱州。
后来,赵明诚改守淄州,李清照随赵明诚居淄州。
直至今年三月,赵明诚回家守孝,李清照才与赵明诚分离。
……
最初计划南下时,李清照本想走水路,至东海,连舻渡淮,再渡江,至建康。
可如今水路全都被中军用来运送赈济灾民的粮食了。
而且,因为黄河肆虐,好多水路都不通,李清照的车子太多,没办这么折腾。
在这种情况下,李氏走水路去江宁的计划自然是难以实施的。
如此一来,李清照只能走陆路前往江宁。
老实说,李清照很不愿意走陆路前往江宁。
在李清照想来,虽然中军已经开始剿匪了,然这匪肯定不能一下子就剿灭,因此,陆路必然盗匪溃兵横行,她能顺利到达江宁的可能性很小。
可不愿意跟赵明诚天各一方的李清照,咬咬牙,最终还是选择走陆路去江宁。
然而——
让李清照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一路上远比她所想象的安全。
从淄州一路走来,到处都有中军维护秩序。
而且,李清照还听说,截止到目前为止,山东有名有姓的大土匪,基本上已经全被中军剿灭了,就是那些没被剿灭的,也都躲在深山之中不敢出来。
另外,官路上,三十里一馆,十里一驿站,五里一亭,李清照走到哪都能找到安全的休息地方。
就是驿馆、驿站、驿亭的价格比别的地方要贵上几倍。
不过李清照也能理解——这些驿馆、驿站、驿亭都有大量的护卫维护治安,而且供应当下所急缺的时蔬、新鲜鱼肉、美酒,比私店贵一些,也很正常。
总而言之,本以为这将是一场艰难之旅的李清照,无惊无险的就从淄州来到了东京。
这一路走过、一路看过,李氏隐隐有了一个想法:由韩擎来坐这天下,似乎也不错的样子。
经常关注民生的李清照,很清楚这几年山东、河北等地的百姓过得有多疾苦。
金人南下的这两年就不说了,两地的百姓几乎就是活在地狱当中。
就是金人没南下的前几年,两地的百姓也是苦不堪言,到处都是乱兵土匪,各处都是饿死之人,很多地区甚至出现了易子而食的情况,人人都没了盼头。
这一路走过来,李清照观察到:
百姓们的脸上虽然仍有些菜色,但路上已经很少有饿死之人了,更没有乱兵土匪。
到处都有接济点。
每个驿馆附近还有免费为百姓瞧兵的医疗点,连药材都免费送。
而且,哪哪都有有偿招工,到处都在修路,清理河道,建驿馆,建学堂,建医馆,建钱庄,修建各种各样的基础设施,而只要不懒,一个成年男人干一天活,就能得粮食一斗、钱二分,足够一个五口之家吃上两三天的了,就是女人和孩子,也可以应招,干些不需要出大力气的活,干一天活,也能得粮半斗、钱一分,可以说,百姓们全都有了活路。
饱读诗书的李清照,怎么会不明白,韩擎政府这是在搞以工代赈?
看着百姓们一点一点恢复生机,可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听着到处都在歌颂摄政王、新朝廷,一直随赵明诚忠于赵宋的李清照,不禁有些动摇了,他不断的问自己:“赵氏复辟,会比摄政王做得好吗?”
这个问题困扰了李清照一路,直至到了东京汴梁城都没有答案……
……《挟天下》无错章节将持续在六六闪读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六六闪读!喜欢挟天下请大家收藏:(663d.com)挟天下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0/10115/1038292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0/10115/1038292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